打個噴嚏,大笑幾聲,一不小心漏尿了
下體墜脹,產后陰道松弛
外陰、肛門疼痛不適 ……
這些由盆底功能障礙引發的難言之隱
正悄悄影響著女性的日常生活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這個關乎女性終身健康的話題——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一、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指盆底肌肉和結締組織結構異常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是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因其能夠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所造成雙重影響,也被稱之為“社交癌”。
二、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主要表現為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膀胱潴留、下尿路感染、下尿路疼痛、性和肛腸功能障礙等。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數百萬計的女性因盆底功能異常而接受手術治療或其他非手術方式干預。我國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產后女性中有38.65%患壓力性尿失禁,8.94%患盆腔臟器脫垂。
三、盆底功能障礙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
1.妊娠
在妊娠過程中,子宮隨著孕周的增加而增大,腹壓持續增加使得盆腔內結締組織長期過度延伸而失去彈性,破壞了盆底的韌帶、肌肉、神經、血管及筋膜。
2.分娩
陰道分娩過程中相關支撐結構破壞,導致盆底組織支撐減弱,盆底肌收縮力下降致使盆底功能受損。隨著產次增加,盆底肌強度和肌肉力量顯著降低。
3.體質指數
肥胖直接影響盆腔臟器脫垂的癥狀。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體質量腰圍調整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女性就有38%的可能性患上壓力性尿失禁。將治療性鍛煉計劃納入女性體育鍛煉中,可以通過控制體質指數,改善女性骨盆底肌肉功能、減輕盆底功能障礙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患病率的總趨勢也在增加,這與雌激素分泌減少和卵巢功能減退,盆底肌肉和韌帶萎縮、血液供應減少和黏膜上皮退化有關。
四、如何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一)非手術治療
研究表明,若能在產褥期堅持做產后康復鍛煉,或產后及時評估并干預,盆底肌功能可能恢復至接近未孕狀態,從而減少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病率。
1.盆底康復訓練
盆底康復訓練(如:凱格爾訓練)是讓患者有意識地進行盆底肌群收縮訓練,通常結合膀胱訓練和陰道啞鈴訓練等,以增強對盆腔臟器的支撐作用。但是,單一的盆底康復訓練對于盆底功能障礙的治療效果較低,常常需結合其他干預方式輔助治療。
2.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
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改善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等癥狀,即通過放置在陰道內的電極釋放不同頻率與脈寬的電流,刺激盆底肌和神經,結合肌電位或壓力形成模擬的圖像、聲、光等信號反饋,改善受損組織,提高肌肉營養供給和耐力性,從而正確鍛煉盆底肌,使之恢復正常功能。
3.個性化聯合干預
可通過針灸、口服中藥、艾灸等中醫治療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改善盆底功能障礙。同時在生活行為方面應做好自我管理,如:減輕體重、避免攝入咖啡因、戒煙、合理飲食、規律排便、排尿等。適當和及時的心理衛生輔導和干預,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夠促進盆底電生理指標的改善。
(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針對的是經保守治療無效或中重度患者以及老年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手術方式主要包括陰道全封閉術、半封閉術以及盆底重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