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變學是研究血液流動與變形性及其臨床應用的,是生物流變學的一個分支。血液流變學應用血液黏度分析儀對抗凝全血或血漿標本進行檢查,可以測定出不同切變率條件下的全血黏度,并據此計算出紅細胞剛性指數和紅細胞聚集指數等相關血液流變學參數。
通過檢查全血、血漿及血液有形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流動性、變形性和聚集性的變化規律,判斷血管內血液循環狀況,為血流特性監測及治療效果評估提供客觀依據。
△宏觀vs細胞vs分子血液流變學
血變流檢測
適宜人群
1.正常或亞健康人群工作壓力大、心理失衡、營養過剩或不良、生活不規律的群體以及3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
2.病理狀態人群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梗、動脈粥樣硬化癥、腦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腦卒中、惡性腫瘤、血液病、燒傷、各種原因的重癥貧血、重癥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癥等的患者。(不過,需特別強調的是,血流變檢驗結果可作為疾病診斷過程中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但僅憑此單一結果并不足以對特定疾病作出最終的確診判斷。)
相關疾病
1.血管性疾病高血壓;腦卒中(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腦出血);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周圍血管病(下肢深靜脈血栓,脈管炎,眼視網膜血管病等)。
2.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癥;高纖維蛋白血癥;高球蛋白血癥。
3.血液病原發性和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
4.其他休克;臟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報告結果解釋
1.全血高切粘度高切變率下反應紅細胞的變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紅細胞變形差,全血粘度高。增加:常見于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減少:常見于貧血疾病。
2.全血中切粘度中切變率是過渡點。
3.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變率下反應紅細胞的聚集程度,低切粘度高,紅細胞聚集性越強,全血粘度高。增加:常見于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減少:常見于貧血疾病。
4.血漿粘度血漿粘度主要反映的是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增加:常見于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等。
5.全血低切還原粘度增加:提示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強、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閉塞性脈管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高血壓等。減少:提示紅細胞、血小板帶電荷強,血液粘度下降。見于血小板無力癥、巨球蛋白血癥、腫瘤、壞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6.全血高切還原粘度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7.紅細胞聚集指數反映紅細胞聚集程度的客觀指標,提高表示聚集程度增強,全血粘度增高。
8.紅細胞剛性指數高切變率越大,紅細胞變形能力越小,血液粘度增高。
9.紅細胞變形指數降低提示溶血性貧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臟病。
檢測地址:潼南區中醫院二號樓(B棟)二樓醫學檢驗科
檢測時間:每日8:00-12:00
報告時間:送至檢驗科后2小時
咨詢電話:023-44591652;19122269601